汽车 HUD 抬头显示是一种综合电子显示设备,它利用光学反射原理,将车速、油耗等车辆信息投影到前挡风玻璃等介质上。这项技术最早源于航空领域,后被引入汽车行业,旨在减少驾驶者因低头或视线转移带来的安全隐患。如今它已历经三代升级,市场上主流的 W-HUD 能提供清晰信息,而 AR-HUD 更是凭借诸多优势加速落地,提升着驾驶的安全性与便利性 。
HUD 起源于航空领域,1988 年通用汽车首次将其应用在汽车领域。在这之后,车载 HUD 不断发展,经历了三代升级。第一代 C-HUD,采用半透明树脂板做显示介质,为抬头显示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第二代 W-HUD 则成为应用最广泛的类型,它能将信息投射到前挡风玻璃上,相比第一代,显示范围更大、投影距离更远,让驾驶者能够更清晰、更方便地获取信息。
而第三代 AR-HUD 更是具备诸多突出优势。它投影范围大、信息量多,能结合 ADAS 采集的数据进行场景融合。这意味着它不仅能显示车速、油耗等基本行车信息,还能叠加导航路线等关键数据,甚至能将虚拟信息巧妙地叠加到真实场景中。想象一下,在驾驶过程中,导航路线直接清晰地显示在前方真实道路上,驾驶者无需再费力地去寻找或分辨方向,极大地提升了驾驶体验与安全性。
HUD 系统由投影单元和显示介质两大关键部件组成,其原理和幻灯片投影类似。投影单元内部有投影仪等部件,控制单元获取车辆的各种信息,如车速、发动机转速、里程、油耗、档位、转向灯状态等核心、提示类信息,以及报警、附加、出行、预警等丰富多样的信息,并将其处理后输出图像。显示介质则负责成像,成像载体主要是半透明树脂玻璃和汽车前挡风玻璃。
目前市场上,W-HUD 以其零件少、价格亲民的特点,成为搭载量最多的类型,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基础的抬头显示功能。而 AR-HUD 虽然相对成本较高,但凭借其出色的成像效果和强大的功能,搭载量也在逐年增长,加速落地量产。
随着汽车智能化的不断发展,AR-HUD 作为智能汽车的重要交互界面,承担着越来越多的人机交互主要功能。未来,它除了能继续提供驾驶信息提醒、辅助安全驾驶外,还将在引导旅行和消费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,为驾驶者带来更加智能、便捷、丰富的驾驶体验。
总之,汽车 HUD 抬头显示从航空领域走来,历经多代发展,不断革新进步。无论是当下的主流产品,还是未来的发展方向,都始终围绕着提升驾驶安全性、便利性与智能化体验这几个核心目标,它已然成为现代汽车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 。
(图/文/摄:太平洋汽车 整理于互联网)